玉樹新聞網訊 (記者 孫海玲 洪玉杰) “生態+畜牧經濟,推動轉型升級新產業,生態+文化旅游,帶動村美民富促發展,生態+資源保護,助推生態保護促脫貧,生態+集體經濟,實現合作共贏增收益,生態+項目扶貧,讓群眾切實受益。”今年以來,玉樹藏族自治州稱多縣結合自身特色,突出“綠色扶貧”,逐步形成畜牧、旅游、資源保護、村集體經濟和項目扶貧等“五位一體”的融合式扶貧新格局。
以“糧改飼、飼補畜,農支牧,牧饋農”為總體思路,因縣情施策,探索總結出了“三整合三解放”的畜牧業發展新路子,生態畜牧業合作社步入正軌,先后鞏固提升32個生態畜牧業專業合作社,為從根本解決農牧民因災致貧、返貧的難題打下基礎。
深度挖掘“嘎朵覺吾”、古藏村、古巖畫、元朝帝師八思巴講經臺、“三江源”紀念碑等生態文化資源,通過爭取項目支持,強化基礎設施建設,包裝特色旅游資源,以傳統節慶活動為契機,利用第三方媒介,擴大生態文化品牌影響力,提高藏區特色文化知曉率,促進文化旅游產業發展。
目前,全縣選聘3270名貧困人口從事草原管護員、護林員、環衛工人等崗位工作,年人均享受2萬元補助,實現家門口就業;年均落實草原生態獎補資金7898萬元,全縣43620戶農牧民群眾享受“生態福利”。以“突出生態環境治理,促進綠色發展”為目標,深入實施草原生態保護建設七項措施。
成立以縣委書記為組長的村集體經濟“破零”工作領導小組,加強分析研判。結合縣情,制定《稱多縣村集體經濟五年發展規劃》。充分利用太陽能生態環保資源,投資1150萬元在貧困村開展光伏扶貧項目建設項目;在非貧困村實施村集體經濟建設項目,每村投資40萬元,共計1360萬元。在23個建檔立卡貧困村安排100萬元扶貧互助資金,并確?;ブY金規范管理和使用。
實施各類扶貧項目,讓群眾切實受益。通過實施人畜飲水工程,解決建檔立卡貧困戶740戶3587人和1.4萬余頭牲畜的安全飲水問題;投資4400萬元建設縣城舊城改造和生態轉移試點項目;實施產業到戶項目,投入7742萬元重點發展生態養殖項目、青稞加工、購置農機具等項目, 3353戶12096人受益;實施扶貧生態產業園建設項目,以牦牛酸奶加工、牦牛肉熟食生產等為抓手,投資1500萬元,輻射帶動珍秦鎮、稱文鎮和清水河鎮的所有貧困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