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地搬遷新居。記者王湘琳攝
3月11日清晨,在果洛藏族自治州瑪沁縣東傾溝鄉,陽光灑滿家家戶戶敞亮的現代化民居,照耀在干凈整潔鄉村巷道的角角落落,溫暖著其樂融融的美麗村莊。
從瑪沁縣城東行30公里,東傾溝鄉易地搬遷集中安置點幾排黃墻紅瓦的新居格外醒目。
走進搬遷戶才讓鬧日的家中,80平方米的新居干凈整潔,客廳的茶幾上擺滿了水果、干果和零食,新購置的沙發、電器等擺放有序,一家人儼然已經過上了“城里人”的生活。
“我們是2018年10月搬進來的,當時心情特別激動?,F在用水、用電、用氣、用網都很方便。”才讓鬧日說。
才讓鬧日永遠不能忘記曾經的困難生活,“以前在山上生活,一家人擠在面積不大的帳篷里,沒有通電,飲用水需要去河里舀。冬天的日子最難熬,每天早上起來都能在帳篷內看到一層薄冰。”
如今,才讓鬧日的4個孩子都已經到適學年齡,“1個孩子在上小學,3個在上幼兒園,學費全免。”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現在做草原管護員每年工資21600元;草補資金一次性每人給了2337元;閑暇時在工地上打工一天收入200多元,加上挖蟲草一年至少收入1萬多元,妻子還有殘疾補助金,才讓鬧日一家的年收入接近5萬元。
近年來,瑪沁縣把退耕還林還草區、休牧禁牧區、天然林保護區內等需要搬遷的人口外遷安置并引導就業,將移民安置工作與生態建設工程有機結合起來,不僅解決群眾的生活問題,也讓草原得到休養生息。
同在易地搬遷點居住的貧困戶扎巴老人一家有5口人,“沒搬來之前我們住的是帳篷,收入只有挖蟲草賺的錢,家里的牛羊也不多。”幸運的是,他們享受到了易地扶貧搬遷的好政策,過上了夢想中的生活?,F在扎巴的兒子通過參加政府組織的技能培訓,有了相對穩定的收入。
東傾溝鄉副鄉長索南才讓介紹,全鄉已將51戶130人集中搬遷到自然環境相對較好、交通等基礎設施便利的安置點居住。去年開始,瑪沁縣和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青海省分公司簽訂保險扶貧合作協議合同,為東傾溝鄉294名建檔立卡貧困戶購買了民生保險。
搬遷是手段,脫貧才是目的。本著貧困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原則,瑪沁縣農牧水利局引進項目,東傾溝鄉政府拿出儲備用地53公頃建成了東傾溝鄉中藏藥材種植基地。同時,產業到戶資金53.76萬元入股果洛金草原有機牦牛肉加工有限公司,2019年已實現年均10%收益,牧民群眾有了分紅。
東傾溝鄉堅持搬遷入住一戶、產業培育一戶、穩定脫貧一戶的思路,根據勞動力情況進行分類,建立勞務檔案,通過“八個一批”扶持措施,努力使每戶搬遷戶有一個增收產業,每戶貧困戶有一人就業或務工。
“現在,牧民們的生活條件有了巨大改善,曾經因飲用河水引發的疾病基本消除。同時,牧民的思想觀念也發生了變化,他們不再僅僅依靠傳統畜牧業來維持生活,而是有了多元化的生活和工作方式,文化生活也越來越豐富。”索南才讓說。